厦门大学考研,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
引言
在语文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通假字”三个字眼,并且,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他们似乎从小就被老师打趣似的教育道:“你写的错别字就是错别字,但是,人家古人写的错字可是通假字!”的确,一些学生可能自小就觉得奇怪——为什么古人就有写错字的权利呢?直到受到更高的教育之后,我们才得知,原来“通假字”与“错别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许多时候,古人甚至喜欢故意写错字。
当然,更令人尴尬的情况是,由于古人的文学智慧十分丰富,而我们的知识又略显匮乏,即使古人真的写错了字,我们也无从发现……
01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古代作品中出现的“错字”,并不是因为他们位高才浅,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故意写错的。譬如,许多书法家为了方便,将“四点底”粗略地写成“一横”,再有许多“连笔”的书法风格,最终都成为书法里的一大特色,似乎每一个“错字”,其背后都蕴含着有趣的寓意。
众所周知,高校的牌匾也算是一所高校的“门面”,不同的高校其牌匾各具特色,但是,著名的大学“厦门大学”的牌匾,却让人感到十分奇怪——随着来往的师生与路人逐渐增多,有人也注意到,厦大的牌匾上“厦门大学”这几个字的写法十分奇怪,其中就有两个字怎么看都像是错别字。
据了解,这幅牌匾的题字最早还是鲁迅先生所作的。那么,鲁迅先生写的是错别字吗?厦门大学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厦大的牌匾上有四个大字,其中“门”与“学”就和如今的写法有所不同。首先,牌匾上的“门”像是被封了“上门”直接把那一点给忽略了;其次则是“学”字,“学”字就更离谱了,丢掉的是“秃宝盖”,看上去有点别扭……
厦大的牌匾题字曾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对此不少网友还调侃道,果然名人都免不了犯错误,这好像印证了那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02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鲁迅先生曾在厦门大学教过书,但是,其牌匾上的四个字并非是鲁迅先生特意题写的,而是后来校方从鲁迅先生的手稿中找到的这四个字,而后东拼西凑得到的。据了解,鲁迅先生原本是在北京大学里教书育人,那时候,北大还因为经济短缺常常拖欠教师的工资,当鲁迅先生得知刚刚成立的厦门大学急需一批优秀的教师资源,便二话不说地“卷铺盖走人”,来到了厦门大学教书。在这里,鲁迅先生的名气响彻整个校园,学生们对鲁迅也是十分爱戴。
不巧的是,当时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所秉持的办学理念与鲁迅先生的思想十分矛盾,二人常常为此闹得不欢而散,鲁迅也曾受到了众方的排挤,校方给他安排的住宿等条件十分不尽人意,出于无奈,鲁迅先生一气之下又果断离开了厦大……
只是,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在鲁迅先生离开后不久,社会各界又对鲁迅的文章与思想推崇起来。为表歉意,也为了表示对鲁迅先生的肯定,厦门大学校方从以前鲁迅的手稿里找出了“厦门大学”几个字,拿它当作学校的牌匾。
由此看来,厦门大学的牌匾之所以呈此状,完全是因为鲁迅先生的写字风格一贯如此,许多书法家以自己对汉字独到的见解,对其书写书法进行了变形,以彰显自己的思想,发泄自己的感情。就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就曾特意漏写一些笔画,以暗示自己被贬,发泄自己的郁闷心情。鲁迅先生所写的“门”与“学”,也包含了这样的深意。
许多学者对此的解读是,“门”字封起来表示包容与度量,而“学”字去掉了“秃宝盖”,寓意着学无止境。当然,这些只是学者们的解读,也不排除当时鲁迅先生有着其他的想法。
结语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书法在世界上享誉盛名,深受中外喜爱。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字体,中国的汉字寓意丰富,也富有趣味,其历史悠久,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平时在汉字书写中,我们应当认真对待,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也应该提倡手写汉字,将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厦门大学考研(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